美股財報: AI龍頭輝達 NVIDIA $NVDA 財報結果(上): 電話會議內容整理
The age of AI is here from AI infrastructures, inference at scale, sovereign AI, enterprise AI, and industrial AI, NVIDIA is ready. (AI 時代已經到來,從 AI 基礎設施、大規模推理、自主 AI、企業 AI 到工業 AI,NVIDIA 都已準備就緒。)
註: 電話會議中的內容, 跟官方的新聞稿內容重疊度很高, 所以投資人可直接參考新聞稿. 下面僅列出這季財報中的重點.
這季電話會議中, 焦點是在: 對中國的出口管制, 影響到多少業務; Blackwell的進度; 業務上的成長動能.
另外, 我覺得值得一看的是, 他們在通訊網路上的發展. Arista Network (ANET) 的投資人需要注意一下.
業務狀況
與年初相比,目前有四個正面的驚喜,這些也是重要的成長引擎。同時,人工智慧擴散規則的取消和供應鏈的擴張將釋放需求,讓高層對業務成長有信心:
推理: 曾經是工作負載的輕量級,如今正隨著創收型 AI 服務而蓬勃發展。 AI 的發展速度之快,其規模將超過以往任何平台的變革,包括網路、行動和雲端運算。
隨著強化學習和合成資料生成等後期訓練的突破,訓練需求持續成長,但推理業務正在呈現爆炸性成長。推理 AI 代理所需的運算能力將會倍增。
(高層目前也有看到推理需求的急劇增長。)
AI 擴散,主權 AI: 拜登政府於 2025 年 1 月推出的出口管制框架《人工智慧擴散規則》最近被取消,這意味著美國對先進人工智慧 (AI) 技術出口的監管將發生重大變化。各國正在投資 AI 基礎設施,就像他們曾經投資電力和網路一樣。
企業 AI:
AI 必須能夠在本地部署並與現有 IT 整合。NVDA的 RTX Pro、DGX Spark 和 DGX Station 企業 AI 系統已準備好對價值 5,000 億美元的本地或雲端 IT 基礎架構進行現代化改造。所有主流 IT 提供者都與NVDA合作。
Agents AI: 代理商能夠工作,並且正在做同樣的事情——這些代理商確實非常成功。代理型人工智慧遠超生成型人工智慧,它正在改變遊戲規則。代理人能夠理解模糊甚至隱晦的指令,能夠解決問題,使用工具,並且擁有記憶等等。
企業IT實際上由三大支柱組成:運算、儲存和網路。現在,NVDA終於將這三者整合在一起,並將以此為基礎推向市場。
工業 AI: 從訓練到數位孿生模擬再到部署,NVIDIA Omniverse 和 Isaac GR00T 的工業 AI 正在為全球的下一代工廠和人形機器人系統提供支援。
“4月9日,美國政府針對我們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資料中心GPU H20發布了新的出口管制。我們銷售H20產品時獲得了上屆政府的批准。儘管我們的H20產品已上市一年多,且在中國以外沒有市場,但新的H20出口管制措施並未給予我們銷售庫存的寬限期。
第一季度,我們確認了4月9日之前產生的46億美元H20收入,但也確認了45億美元的費用,因為我們減記了與4月9日之前收到的訂單相關的庫存和採購義務。由於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我們在第一季未能出貨25億美元的H20產品。由於我們能夠重複使用某些材料,這45億美元的費用低於我們最初的預期。
我們仍在評估有限的選擇,以確保能夠提供符合美國政府修訂的出口管制規則的資料中心計算產品。
失去中國人工智慧加速器市場(該市場規模將成長至近 500 億美元)將對未來的業務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並使我們在中國和全球的外國競爭對手受益。”
關於Blackwell
Blackwell 正在全力生產(full production)。
Blackwell 旨在賦能 AI 的整個生命週期,從訓練前沿模型到大規模運行複雜的推理和推理代理。
Blackwell 產能提升是公司史上最快的,推動資料中心營收年增 73%。隨著 Hopper 的轉型接近完成,Blackwell 在本季貢獻了近 70% 的資料中心計算收入。
“GB200 NVL 的推出是一項根本性的架構變革,旨在支援資料中心規模的工作負載,並實現最低的單位推理令牌成本。雖然這些系統的建置過程很複雜,但我們已經看到製造良率的顯著提升,機架出貨量也正在向最終客戶穩步成長。
GB200 NVL 機架現已普遍可供模型建構者、企業和主權客戶使用,用於開發和部署 AI。平均而言,主要的超大規模運算平台每週部署近 1,000 個 NVL72 機架或 72,000 個 Blackwell GPU,並且預計在本季進一步提升產量。例如,微軟已經部署了數萬個 Blackwell GPU,預計將產量提升至數十萬個 GB200,OpenAI 是其主要客戶之一。
GB200 產能提升的關鍵經驗將有助於我們順利過渡到產品路線圖的下一階段—Blackwell Ultra。 GB300 系統已於本月初在各大雲端運算服務供應商 (CSP) 開始提供樣品,我們預計將於本季稍後開始量產出貨。 GB300 將採用與 GB200 相同的架構、相同的物理尺寸以及相同的電氣和機械規格。 GB300 的嵌入式設計將使 CSP 能夠無縫過渡到 GB200 的系統和製造工藝,同時保持高良率。 B300 GPU 的高頻寬 (HBM) 增加 50%,與 B200 相比,其密集 FP4 推理計算效能將再提升 50%。我們將繼續保持年度產品發布節奏,我們的產品路線圖將延伸至 2028 年,並與客戶的多年規劃週期緊密結合。”
來自中國的營收
”由於H20出口許可管制,中國市場在我們資料中心收入中的佔比略低於我們的預期,且較上季下降。我們預計第二季中國資料中心營收將大幅下降。需要提醒的是,由於許多大客戶在新加坡進行集中開發票,新加坡市場占我們第一季帳單收入的近20%,但我們的產品幾乎總是運往其他地方。需要注意的是,H100、H200和Blackwell資料中心在新加坡的帳單收入中,超過99%來自美國客戶的訂單。”
各部門的營收狀況
數據中心
人工智慧工作負載已強勁轉向推理,人工智慧工廠的建設正在帶來可觀的收入。
AI 工廠部署的速度和規模正在加速。本季度,由 NVIDIA 支援的 AI 工廠數量已接近 100 家,年增兩倍,每家工廠平均使用的 GPU 數量也同期翻了一番。此外,越來越多的 AI 工廠項目正在跨行業和跨地區啟動。
通訊網路
第一季度,網路業務恢復季增,營收季增 64%,達到 50 億美元。
打造了全球最快的交換器 NVLink,協助實現規模化擴展。第五代 NVLink 運算架構的頻寬是 PCIe Gen 5 的 14 倍。 NVLink72 單機架頻寬高達 130TB/秒,相當於全球網路尖峰流量的總量。 NVLink 是新的成長引擎,開局良好,第一季出貨量超過 10 億美元。
在 COMPUTEX 展會上,發布了 NVLink Fusion。超大規模客戶現在可以使用 NVLink 建立半客製化的 CCU 和加速器,並直接連接到 NVIDIA 平台。
在規模化擴展方面,增強型乙太網路產品為 AI 提供了最高吞吐量、最低延遲的網路。 Spectrum-X 實現了強勁的環比和同比增長,目前年化收入已超過 80 億美元。此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各大雲端服務供應商 (CSP) 和消費性互聯網公司,包括 CoreWeave、Microsoft Azure、Oracle Cloud 和 xAI。本季度,又新增了 Google Cloud 和 Meta,成為 Spectrum-X 不斷成長的客戶。
(註: Alphabet跟Meta, 之前是Arista Networks (ANET)的客戶. ANET投資人需要再對這做些了解.)
推出了 Spectrum-X 和 Quantum-X 矽光子交換機,採用全球最先進的共封裝光學元件。這些平台將使新一代 AI 工廠能夠擴展到數百萬個 GPU,從而將能源效率提高 3.5 倍,網路彈性提高 10 倍,同時將客戶產品上市時間縮短 1.3 倍。
遊戲與AI個人電腦
遊戲玩家、創作者和 AI 愛好者的大力支持使 Blackwell 實現了有史以來最快的成長。在強勁需求的背景下,我們在第一季大幅提升了供應和可用性,並預計在第二季將繼續保持這種成長勢頭。
在主機遊戲領域,近期發布的 Nintendo Switch 2 充分利用了 NVIDIA 的神經渲染和 AI 技術,包括搭載 DLSS 技術的新一代定制 RTX GPU,為全球數百萬玩家帶來了遊戲性能的巨大飛躍。迄今為止,任天堂 Switch 主機的銷量已超過 1.5 億台,使其成為史上最成功的遊戲主機之一。
專業視覺
關稅相關的不確定性暫時影響了第一季的系統,而我們 AI 工作站的需求強勁,我們預計第二季營收將恢復環比成長。
已深化 Omniverse 與一些全球領先軟體平台的整合和應用……借助 Omniverse,台積電透過虛擬設計晶圓廠節省了數月的工作時間,富士康將熱模擬速度提高了 150 倍,和碩將裝配線缺陷率降低了 67%。
汽車
年比成長的動力源自於許多客戶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熱情高漲,以及對新能源汽車的強勁終端需求。
我們發布了 Isaac GR00T N1,這是全球首個完全可自訂的開放式人形機器人基礎模型,能夠實現廣義推理和技能開發。
機器人時代已經到來,數十億台機器人、數億輛自動駕駛汽車以及數十萬個機器人工廠和倉庫將被開發。
財務狀況(僅提出一些我認為值得一看的文字內容)
GAAP 毛利率和非 GAAP 毛利率分別為 60.5% 和 61%。若不計入 45 億美元的費用,第一季非 GAAP 毛利率應為 71.3%,略高於年初的預期。(大多數投資人非常關切毛利的問題)
財測:
預計所有平台都將實現適度的連續成長。
在資料中心業務方面,預期Blackwell業務的持續成長將被中國區收入的下降部分抵消。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預期反映了第二季H20業務收入約80億美元的損失。
預計Blackwell 的獲利能力將推動毛利率環比小幅提升。將繼續努力,力爭在今年稍後將毛利率提升至 75% 左右。
分析師: “H20 的 80 億美元似乎比大多數人預想的要多出約 30 億美元,畢竟你們在第二季會放棄這些業務。所以,這意味著,按照你們的業績指引,為了達到 450 億美元的目標,其餘業務的業績要比預期高出 20 億到 30 億美元左右。” “然後,就業績指引而言,這意味著中國以外的業務表現比華爾街預期要好一些。” 高層說, 是因為Blackwell業務良好的關係, 所以給出這樣的財測.
對NVDA財務數字有興趣的投資人, 可到它們的官方網站. 公司有在上面添加AI代理人(Financial Information AI Agent): https://financialinfoaiagent.nvidia.com/
高層與分析師的Q&A中, 值得一看的內容(有些已經納入上方)
問: 你們討論圍繞推理模型擴展推理能力至少一年了。正如你們所說,我們確實看到了成果。我們也從你們的客戶那裡聽到了這一點。能否介紹一下你們能夠滿足多少這類需求,以及推理業務對你們來說可能有多大?未來我們是否需要全面的 NVL72 機架規模解決方案來支援推理?
答: 我們希望服務所有這些,而且我認為我們有望服務其中的大部分。 Grace Blackwell NVLink72 是當今推理 AI 的理想引擎,可以說是理想的電腦思維機器。這有幾個原因。
首先,它的令牌產生量(推理所需的代幣數量)是一次性聊天機器人的 100 倍甚至 1000 倍。它本質上是在自我思考,逐步分解問題。它可能會規劃出多條通往答案的路徑。它可能會使用工具、閱讀 PDF、閱讀網頁、觀看視頻,然後得出結果,也就是答案。思考的時間越長,答案就越好,也越聰明。
因此,我們希望實現的目標,以及 Grace Blackwell 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大幅提升推理性能,讓你能夠完成所有這些工作,並且仍然能夠盡快得到回應。與 Hopper 相比,Grace Blackwell 的速度和吞吐量大約高出 40 倍。因此,這將帶來巨大的優勢,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升回應質量,並提供卓越的服務品質。
這就是根本原因。這也是 Grace Blackwell NVLink72 的核心驅動力。當然,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徹底改造,徹底重新設計這些超級電腦的整個建造方式——而且——但現在我們已經全面投入生產。這將是令人興奮的,這將是無比激動人心的。
問:關於中國的問題。聽起來7月的指導意見假設沒有H20的SKU替代品,但如果總統希望美國獲勝,似乎就必須允許你們向中國出口一些產品。所以,我想就這個問題提兩點。
首先,你們是否已獲準向中國出口新的改良產品?你們目前正在生產,但第二財季無法出貨?
然後,你們預計每季向中國出口70億到80億美元。一旦你們獲得允許出口回中國的產品,我們能否恢復到這樣的季度出口率?我想我們都在努力確定何時以及在現有車型中增加多少產量。所以,無論能否透露,都非常感謝。謝謝。
答:總統有計劃。他有遠見,我相信他。至於我們的出口管制,有一套限制措施。新的限制幾乎讓我們無法再進一步減少 Hopper 的使用量,使其無法用於任何生產用途。所以,新的限制意味著 Hopper 的末日。
我們有一些——我們的選擇有限。所以,我們只是──關鍵在於理解這些限制。關鍵在於理解這些限制,看看我們能否開發出一些有趣的產品,繼續服務中國市場。我們目前還沒有任何計劃,但我們正在考慮。我們正在思考。顯然,目前的限制非常嚴格。我們今天沒有什麼可以宣布的。到時候,我們會與管理階層溝通,討論這個問題。
(高層估計中國的市場將接近 500 億美元。)
有分析師問到通訊網路這部分的業務. 高層回答, NVDA擁有四個網路平台,它們都在不斷發展,而且做得非常好。(對這議題有興趣的投資人, 可參考下方的英文原文.)
Q: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give some additional color around the strength you saw within the networking business, particularly around the adoption of your Ethernet solutions at CSPs as well as any change you're seeing in network attach rates.
A: We now have three networking platforms, maybe four. The first one is the scale-up platform to turn a computer into a much larger computer. Scaling up is incredibly hard to do. Scaling out is easier to do, but scaling up is hard to do. And that platform is called NVLink. NVLink is -- comes with it chips and switches and NVLink Spines and it's really complicated. But anyway, that's our new platform, scale-up platform.
In addition to InfiniBand, we also have Spectrum-X. We've been fairly consistent that Ethernet was designed for a lot of traffic that are independent, but in the case of AI, you have a lot of computers working together. And the traffic of AI is insanely bursty. Latency matters a lot because the AI is thinking and it wants to get work don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you got a whole bunch of nodes working together.
And so, we enhanced Ethernet, added capabilities like extremely low latency, congestion control, adaptive routing, the type of technologies that were available only in InfiniBand to Ethernet. And as a result, we improved the utilization of Ethernet in these clusters. These clusters are gigantic, from as low as 50% to as high as 85%, 90%.
And so, the difference is if you had a cluster that's $10 billion, and you improve its effectiveness by 40%, that's worth $4 billion. It's incredible. And so, Spectrum-X has been really, quite frankly, a home run. And this last quarter, as we said in the prepared remarks, we added two very significant CSPs to the Spectrum-X adoption.
And then the last one is BlueField, which is our control plane. And so, in those four -- the control plane of network, which is used for storage, it's used for security, and for many of these clusters that want to achieve isolation among its users, multi-tenant clusters and still be able to use and have extremely high-performance bare metal performance, BlueField is ideal for that and is used in a lot of these cases.
And so, we have these four networking platforms that are all growing and we're doing really well. I'm very proud of the team.
所有資訊內容僅供使用者作為參考之用途,不構成任何個人或機構之意見或判斷,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作者亦不保證其各項資訊內容之完整性、即時性及精確性。使用者若欲參考各資訊而進行任何投資或其他特定目的行為,仍應審慎評估後為獨立判斷,若因而導致任何直接、間接、附帶損失,皆應由使用者自行承擔,作者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