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已要求國內稀土行業公司向政府提交掌握專業技術的員工名單,一些專家已被要求上交護照。
中國已要求國內稀土行業公司向政府提交掌握專業技術的員工名單,旨在確保他們不會向外國人泄露商業機密。
此舉凸顯出中國對這些材料的掌控具有的地緣政治重要性日益上升;這些稀土材料被廣泛用於汽車、電子產品和武器,並處於中美貿易戰的核心。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商務部最近幾周要求在中國設立的稀土公司提供人員名單,其中包括專業人員的具體專長、教育和研究背景以及個人資訊。
這些知情人士稱,此舉的目標是建立一份掌握稀土專業知識的中國公民正式名錄,並對這些員工進行密切關注,以確保他們不會出國和泄露機密。
這些名單包括稀土行業上游領域的人員,例如從事稀土加工的人員,也包括下游領域的人員,例如使用已加工礦物製造稀土磁體的人員。這些磁體被用於汽車、風力渦輪機、無人機和噴氣式戰鬥機。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稱,一些中國公司的專家已被要求將護照上交所在公司或地方政府,以確保他們不會進行任何未經授權的旅行。中國已要求政府官員和國有企業員工上交旅行證件,並且出國旅行須申請批准。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開採國和加工國,稀土磁體產量佔全球的大約90%。隨著貿易緊張局勢升溫,中國於4月份建立了一套新的稀土和稀土磁體出口許可制度。這限制了全球磁體貿易,令西方汽車和電子產品公司感到擔憂,並導致一些依賴中國供應的工廠暫時關閉。
多年來,中國生產這些磁體的成本極低,其他地方的公司幾乎無法與之競爭。但最近的出口限制為美國和法國等國家發展稀土產業的努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主要障礙之一是中國以外地區匱乏稀土生產的專業知識。在稀土加工過程中,從原材料中分離出單個稀土元素並不容易,原材料中有許多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混雜在一起。中國科學家開發出的設備和工藝被廣泛認為是同類最佳水平。
這與幾十年前的情況截然不同,當時中國剛剛開始發展稀土產業,並受益於外國專家對工人的先進技術培訓。
為了鞏固優勢,中國政府於2023年12月發布新規,禁止出口用於稀土加工的某些中國技術,這使得外國競爭對手更難複製中國的優勢。
去年9月,中國國家安全部表示,一名中國公民因向未指明的外國利益集團出售有關中國稀土收儲的機密而被判處11年有期徒刑。
該部表示,外國實體「千方百計獲取我內部數據」,若稀土數據外泄,可能會「使我國在國際戰略博弈中受制於人」。
所有資訊內容僅供使用者作為參考之用途,不構成任何個人或機構之意見或判斷,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作者亦不保證其各項資訊內容之完整性、即時性及精確性。使用者若欲參考各資訊而進行任何投資或其他特定目的行為,仍應審慎評估後為獨立判斷,若因而導致任何直接、間接、附帶損失,皆應由使用者自行承擔,作者概不負責。